乐道拾遗,匠心筑遗——走进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渴望找到一片能让心灵栖息的净土,去体验那些被岁月细细雕琢的美好。而潮州裕德堂,便是这样一方充满非遗魅力的殿堂,它静静地诉说着手拉朱泥壶的古老故事,让每一位踏入此地的访客都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匠心独运。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夏日,来自广州理工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踏上了前往潮州裕德堂壶艺研究所的旅程。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心灵与技艺的洗礼。
裕德堂,作为潮州手拉朱泥壶的代表性堂号,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其创始人张登镜先生,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活跃于潮汕及东南亚商界的儒商,他不仅商业有成,更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开创了手拉朱泥壶的制作技艺,并代代相传至今。
一踏入裕德堂,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古朴韵味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泥土芬芳与茶香,那是手拉朱泥壶独有的气息,它们静静地陈列在展架上,每一件都像是艺术品,散发着迷人的光泽。随着讲解员的引导,我们有幸了解了手拉朱泥壶制作的全过程。从一块普通的泥巴开始,经过制壶师傅们的巧手揉捏、拉坯、修坯(三分拉,七分修),再到最后的烧制,每一个步骤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的动作娴熟而专注,仿佛在与泥土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入其中,最终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活动现场
我们的视线被12把造型各异,精美的手拉壶所吸引,通过讲解员我们了解到,这是张瑞端老师历时12年时间所创作的12生肖系列手拉壶,其中讲解员为我们特别讲解了鸡手拉壶的寓意以及创作理念,这是一只非常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形象,它是矗立在我们壶的一个最高点。在张瑞端老师看来,公鸡有动物的特性,就是报晓。在古人看来,公鸡代表的是一种守时守信的这样的一个精神所以张瑞端老师为其命名为信者鸡壶。
12生肖系列手拉壶
其中一个手拉壶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抓住了我们的眼球,壶身小巧,壶身镌以长城,壶流塑以夔龙,壶钮隐以华表。圆浑壶身烘托出数叠弧线之洗练,刚毅墙砖承载着如意云之柔和,济以刚柔,兼以虚实,具“含道应物,澄怀味象”之意味,乃用当代手法表达中华民族之魂,因此此壶称作民族魂。
民族魂手拉壶
一把通身呈白色,其中泛着隐隐绿光的“和壶”,是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协会每年举办象棋比赛,邀请张瑞端老师为冠军设计的奖品,壶身以象棋盒为造型,在壶身与壶盖的衔接处,有小篆形的将和相两字,讲解员为我们讲解到,将和相是象棋中非常重要的棋子,张瑞端老师在这把壶中融入了将相和典故,所传达的是在比赛中以和为贵,和谐共处的竞技精神,融入了老师自己的人文思想。而在其中,我们明白张瑞端老师的一个思想,作品需要融入文化,只有融入文化才可以是艺术品,如果没有融入文化,那只是一个泡茶的工具。
和壶
最令人震撼的是,当我们亲手尝试拉坯的那一刻。虽然动作笨拙,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好奇却油然而生。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泥土在手中逐渐成型的喜悦,以及那份对传统技艺传承的责任感。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精神的寄托。
实践团队拉坯现场
裕德堂不仅是一个制作手拉朱泥壶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匠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热爱,也看到了新一代青年对非遗技艺的继承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非遗的故事,让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离开裕德堂时,我们带走的不仅仅是对手拉朱泥壶的喜爱与欣赏,更有对非遗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的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活动合影